硫化染料紗線染色
色織棉布深色品種如勞動布、元貢等所用的色紗,大都采納硫化染料上色。硫化染料價格廉價,上色后的色澤飽滿,水洗牢度較好,是紡紗線上色的常用染料之一。硫化染料因其分子結構中含有較多的硫元素不溶于水,上色時必須借硫化鈉還原溶化。近年來有水溶性硫化染料和防脆損硫化黑等出現,使硫化染料的應用又有了新的前景。
上色工藝要點
— 紡紗線的染前處理是保證紡紗線上色質量的關鍵硫化染料的上色有無完和絲完之分,個別染淺色的紡紗線還需經過漂白。
如果煮練不良,紡紗線毛效就差,或者絲完堿液濃度高低不一,漂白紗含氯較多等均會直接影響到上色質量。因此染前必須對白紗進行認真檢查,要求白度均勻,不能有黃斑、黑斑、堿斑、銹斑、污漬以及含氯等。脫水后的白紗必須用濕布遮蓋,預防表面風干,對于堆放過久的白紗,染前必須再經一次水洗,否則染后會產生局部白條或淺條色疵。
對于不經堿煮而僅用清水煮練的無完紗,因棉脂、蠟脂尚未去完,堆放時間切忌過長,特別在高溫季節簡單變質,染前需重新用80~70℃熱純堿液處理,嚴峻的尚需酸洗,否則上色紡紗線易出現色澤淺而發白的現象。
由于硫化染料上染緩慢,故適宜采納高溫上色,既有利于染料顆粒不斷溶化變細,快速向纖維內層滲透和擴散,又可使纖維紡紗線受熱膨化疏松,獲得較好的勻染效果。一般硫化染料的上色溫度大致為75~80℃,手工染紗高溫不便操作,溫度操縱在60~70℃。溫度過低,會影響染料的上染,得色變淺,并且使殘液內染料濃度漸次遞升,產生缸和缸之間的顏色差異。但也有部分染料適宜于低溫上色,溫度過高反而得色較淺,這主要是由于溫度升高后使染料對纖維的直接性降低的原因。
一般淺色紡紗線多采納低溫上色,如勞動布的緯線染硫化漂灰等可在室溫上色。除此之外,上色溫度和棉花紗線的絲完、無完,染紗機械等都有緊密關系,一般無完紗上色溫度高,而絲完紗較低。高溫高壓染紗有密閉裝置,上色溫度可提高到100℃以上,而往復式染紗機若溫度過高,易使紡紗線上浮,造成亂紗、斷紗,故上色溫度大都在70~80℃。
當硫化染料染深色時,由于染浴內染料濃度高,氧化速率快,上色后,紡紗線上未固著的染料和空氣接觸產生色淀而被吸附在色紗表面,簡單造成紅條、金銅色等疵病,使上色牢度下降。為獲得較好的勻染效果及上色牢度,一般的上色方法是將從染浴中取出的紡紗線馬上再次浸入另一還原液中進行重新還原,逐步降低色紗本身的溫度和被吸附的染液濃度,延緩氧化速率,達到色澤均勻、質量穩定,或通過還原液除去一部分色紗表面的浮色,這種工藝常稱為悶缸。
用硫化染料染棉花紗線時,常用隱色體上色法,其中又以黑色和藏青色為多,上染率一般為25%~30%,因此殘留在染浴中的染料較多,故硫化染料上色后的殘液通常被連續使用。頭缸染料投入量和續缸染料的補充量兩者之間的比例,常稱為頭缸染料的加成數,如果加成數不對,就會影響頭缸和續缸的得色深淺。
染淺色紡紗線時,頭缸加成數可適當減少,而染深色紡紗線時應增加。當上染率為25.4%時,頭缸染料的加成數約為續缸染料的組2.5~4倍。影響硫化染料上色的因素較多,除染料和硫化堿用量外,紡紗線的配棉、煮練質量、水質硬度、硫化堿含量等都直接影響紡紗線的上染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