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的分類與命名
目前世界各國生產已知的各類染料已有七千多種,常用的也有兩千多種。由于染料的結構、類型、性質不同,必須根據上色產品的要求對染料選行選擇,以確定相應的上色工藝條件。
按染料性質及應用方法,可將染料進行下列分類。
按狀態分
水性色漿 油性色漿 水性色精
油性色精
按用途分
陶瓷顏料 涂料顏料 布料顏料
塑料顏料
按來源分
天然染料分植物染料 動物染料
合成染料(又稱人造染料)按用法分
按染料性質及應用方法,可將染料進行下列分類:
l.直接染料
這類染料因不需依賴其他藥劑而可以直接染著于棉、麻、絲、毛等各種纖維上而得名。
2.活性染料
又稱反應性染料。它的分子結構中含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活性基因,在適當條件下,能夠和纖維發生化學反應,形成共價鍵結合。
3.還原染料
這類染料不溶于水,在強堿溶液中借助還原劑還原溶化進行上色,染后氧化重新轉變成不溶性的染料而牢固地固著在纖維上。
4.硫化染料
這類染料大部分不溶于水和有機溶劑,但能溶化在硫化堿溶液中,溶化后可以直接染著纖維。但也因染液堿性太強,不適宜于染蛋白質纖維。
5.硫化還原染料
硫化還原染料的化學結構和制造方法和一般硫化染料相同,而它的上色牢度和上色性能介于硫化和還原染料之間,所以稱為硫化還原染料。上色時可用燒堿-保險粉或硫化堿-保險粉溶化染料。
6.氧化染料
某些芳香胺類的化合物在纖維上進行復雜的氧化和縮合反應,就成為不溶性的染料,叫做氧化染料。
7.分散染料
這類染料在水中溶化度很低,顆粒很細,在染液中呈分散體,屬于非離子型染料,主要用于滌綸的上色,其上色牢度較高。
8.酸性染料
這類染料具有水溶性,大都含有磺酸基、羧基等水溶性基因??稍谒嵝?、弱酸性或中性介質中直接上染蛋白質纖維,但濕處理牢度較差。
9.堿性及陽離子染料
堿性染料早期稱鹽基染料,是早合成的一類染料,因其在水中溶化后帶陽電荷,故又稱陽離子染料。
上面所介紹的各類染料,不但數量多,而且每類染料的性質和使用方法又各不相同。為了便于區別和把握,對染料進行統一的命名方法已經正式采納。只要看到染料的名稱,就可以大概了解該染料是屬于哪一種類染料,以及其顏色、完澤等。我國對染料的命名統一使用三段命名法,染料名稱分為三個部分,即冠稱、色稱和尾注。
染料命名
我國對染料的命名統一使用三段命名法,染料名稱分為三個部分,即冠稱、色稱和尾注。
1.冠稱
主要表示染料根據其應用方法或性質分類的名稱,如分散、還原、活性、直接等。
2.色稱
表示用這種染料按標準方法將織物上色后所能得的顏色的名稱,一般有下面四種方法表示
(1)采納物理上通用名稱,如紅、綠、藍等。
(2)用植物名稱,如桔黃、桃紅、草綠、玫瑰等。
(3)用自然界現象表示,如天藍、金黃等。
(4)用動物名稱表示,如鼠灰、鵝黃等。
3.尾注
表示染料的色完、性能、狀態、濃度以及適用什么織物等,-般用字母和數字代表。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