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發展困局仍在 控制成本與行業創新是關鍵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布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今年前五月同比增長5.1%,低于上年同期增速1.6個百分點。面料業各類別增加值增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行態勢,市場景氣度下降,面料產品庫存增加。
勞動力、原材料以及環保成本延續上升
記者觀看了解到,近年來,我國勞動力、原材料及能源環保成本延續走高,使得我國布料品的價格優勢不再明顯,越來越多的國際買家逐漸轉向歐洲供應商。有數據顯示,中國的薪資年貼合增長率超12%,高于經濟增幅,不再具備價格優勢。
除此之外,我國面料行業正面臨棉花、羊毛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以棉花7月新銷售價格為例,新疆阿克蘇等地雙28、29級價格維持在15800-16100元/噸,山東等地3128/29級新疆棉報價15800-16300元/噸。由于近一段時間部分產棉地區普遍高溫少雨,旱情顯現,棉花價格只會繼續上漲,市場整體陷入焦灼狀態。
基礎生產設備的高額進口稅、耗資龐大的環保處理等成本問題也日益顯著。有的企業負責人反映,由于成本不斷加大,政策不斷加碼,產業利潤已經特別低,再經營下去都是在做“虧本買賣”。由此可見,面料企業生產困難情況特別突出。
亟待企業自身創新轉型 “智慧面料”值得借鑒
隨著國內面料品成本價格上漲以及國外優勢的沖擊,我國面料品出口及內銷吸引力逐年下滑。面料品產量大,但同質化、品牌老化和缺少創新能力是不少布料品企業倒閉的引火索。想要改變頹勢,企業自身未來需在操縱成本和行業創新轉型上下功夫。
2017年是我國布料業轉型升級之年,“智慧面料”這一概念脫穎而出值得企業借鑒。有報道稱,首個國家智慧型布料基地今年落戶于銀川濱河新區,使得面料品種、品牌向多樣化、高層次產業鏈進展,促進了面料產業的轉型升級。
面料產業應和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充分融合應用,“智慧布料”為傳統面料企業創新轉型提供了樣板。
發表評論